“菠菜与豆腐相克,鸡蛋与豆浆相克……”“食物相克”说由来已久,相克的食谱五花八门。不少市民深信食物相克一说,甚至有人在厨房里贴挂出“食物相克表”提醒自己。书市里,各类关于食物相克的书籍,也往往被摆放在书店里的显眼位置上。传言说食物相克起源于中医,近日,由中国营养学会、北京中医药大学主办的“食物真的相克吗?---食品安全专家研讨会从”食物相克“论的理论源头中医角度驳斥了”食物相克论源于中医的说法“。
“食物相克论”并非来自中医
“有人认为食物相克的理论是从中医来的,中医觉得很冤枉。”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康复系专家说。数百年前,古代医者就对食克论表示质疑,而现在“食克论”里所谓的现代科学中的化学理论,也并非来自中医。所以,现代“食克论”与中医关系不大。他认为,食物相克论调卷土重来与各类相关出版物的盛行不无关系。网络上、出版市场上很多出版物为了追求新、奇、特、玄,把食物相克渲染得神乎其神,利用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
今年前八个月就出了十二本食物相克的书。出书的都是非医药、营养专业机构,不仅条目随便,内容粗糙,而且缺乏科学依据,大都是无稽之谈。“而吃饭太算计,这个不敢吃,那个不能吃,受太多信息干扰所致,就会变成”食奴“。
中医的“食物相反”并非“食物相克”
“从中医学的文献历史当中,有关于相反,也有关于食物禁忌的记载。”专家强调中医所说的“食物相反”并非“食物相克”,而“相反”是源自于中药药物的相反,主要指两种药物同时使用会产生一些毒性,或者一些不良反应,由此延伸有一些食物相反的历史记载。“但我们达成共识的是中医所说的物性叠加出现机体的副作用。”
所谓物性,专家说,中医当中所有食品都分其性,寒热温良,饮食的这种性的叠加,我们叫物性的作用,一定作用于人体,也会发生一些副作用,我们叫做“相反”,食物“相反”。比如螃蟹与柿子“相克”说,从中医看来,“螃蟹是寒性的,柿子也是寒性的,两个寒性的东西放在一起,正好赶上你的机体是虚寒体的人,就雪上加霜,导致腹泻等不适症状。所以中国人吃螃蟹要吃姜汁,姜是温性的,帮助抵消螃蟹带来虚寒的不良作用。”谷晓红说,这是食物的相反说,它并不是指事物本身“相克”,而是与人的体质等个体因素相关,所以不能笼统说食物“相克”会导致疾病、死亡等。
“相反食物”的五大特点
究竟食物是如何“克”的呢?专家说,将所谓的163种统计到的相反食物进行归类分析,发现这些食品有五个特点:
一是外来物种比较多。比如说胡瓜,即现在的黄瓜;番果,即今天的西红柿等等,是明清时期传到中原的,人们对它的食性有一个了解过程。
二是肉食类尤其是水产品类约占“相克食物”的四成。牛肉猪肉、鲤鱼狗肉,驴肉猪肉等不能一起吃的说法,是因为肉食类尤其是水产品类食品富含高蛋白,很容易腐败,感染寄生虫,也很容易引起人体过敏。
三是生食类食品。在《金匮要略》中记载:“食生肉饱、饮乳,变白虫”。专家解释说,这白虫实际上指绦虫,是由猪绦虫或牛绦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引起的寄生虫病,好发于吃生的或未煮熟猪、牛肉习惯者,这与是否饮乳没有关系,也不是相克的问题。“中医不主张吃生泥鳅,从来没说过,也不主张吃生茄子等生吃蔬菜。”
第四,发酵食品如古代腌菜等食品。
第五,如食用菌等都有可能误食毒蘑菇而食物中毒等等。另外,很多食物单独食用就会出现问题,如河豚等,不能怪罪到其他同吃的食物中去。
同时,近日由相关方面联合主办的“食物真的相克吗?--食品安全专家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营养学会专家从营养学和中医角度分别驳斥了大肆流行甚至引起恐慌的“食物相克”理论。专家们均表示,食物相克之说,根本站不住脚。
从没见过食物相克病例
案例
被“驱逐”的豆浆加鸡蛋
每天早上的豆浆加鸡蛋,曾是黄小姐家里固定的营养早餐。但黄小姐的母亲某天听说鸡蛋和豆浆一起吃是相克的之后,餐桌上再没有同时出现过豆浆和鸡蛋。这个“相克说”的理论依据是:因为鸡蛋的蛋清里含有黏性蛋白,可以同豆浆中的胰蛋白酶结合,使蛋白质的分解受到阻碍,从而降低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率。这个听起来很有道理的解释让黄小姐一家坚信不疑。
专家观点
食物无相克 营养应全面
专家对“豆浆与鸡蛋相克”这一观点,却持着截然相反的态度。专家认为,实际上胰蛋白酶抑制剂不太耐热,只要加热时间足够长,就会被破坏。所以将不同的蛋白质混合食用,有助于蛋白质的互补,不仅能提高人体吸收的营养,还可减少蛋白质被分解代谢的量,减少含氮物质的产生,降低了肾脏的负担,对机体反而有利。
专家认为,食物相克只是民间说法,并无科学理论支撑,更没有实践依据,他从没有接到过因食物相克而出现健康问题的病例。我国生物化学和营养学研究的先导者之一郑集教授,曾对“香蕉与芋头”、“花生与黄瓜”、“蟹与柿子”等14种传说相克的食物进行实验,他首先用动物实验,最后自己亲自食用,结果证明这些食物均无“相克”现象。
专家说,导致食物中毒的原因一般是因为食物本身存在被污染或变质等问题,或是病人本身体质与食物“相克”。“食物之间相互搭配不当产生的毒素,会致病甚至致命”纯属无稽之谈。专家表示,营养学认为,人体需要多种营养素,因此建议摄入多样性的食物,做到平衡膳食。另外,每一种食物都不是完美的,合理搭配才能做到营养均衡。
食物多中性怎会吃死人
案例
被伪科学耽误的“口福”
沈先生的妻子有一手好厨艺,下班时等待妻子做好饭菜端上桌,是沈先生的一种生活幸福。但自从妻子买了一本《饮食相克1000例》后,每天都要花上时间仔细阅读,什么牛肉不能和土豆搭配,就连小葱拌豆腐也被打入“冷宫”,吃饭的规矩越来越多,沈先生暗自苦恼。
专家观点
健康者无需顾虑食物相克
在规矩很多的食物相克表里,许多常见的食物组合都被“判了刑”,甚至有“吃虾喝橙汁,相当于吃砒霜”之类令人触目惊心的说法。
专家说,他从没听说过有人因吃了“相克”食物而死亡的事例。专家表示,虽然有些食物在搭配中确实会产生一些不良的成分,但是非常微量,人体结构十分复杂,能够很快就把这些不良成分分解,就算没法消化也会通过排泄清出体外。
专家表示,按着“四气”即“寒、热、温、凉”来分,尽管有时两种食物之间作用相反,但并不像流传的那么玄虚。而且绝大多数食物基本是中性的,一般不会产生致命的毒素,相反很多食物混搭,可弥补营养不足。只要身体健康,不必害怕所谓的食物相克。
食物总相宜,药食或相克
案例
咖啡+止痛片=肠胃“上刑”
45岁的刘先生一个星期前头疼发作,遂到医院进行检查,医生为其开了几副调理中药,以及用于止痛的西药布洛芬胶囊。服药后,刘先生的头是不疼了,但肚子却闹开了。刘先生于是认为自己是吃了相克的食物。经仔细询问,医生得知,刘先生的肚子疼是因为“食药相克”。原来,刘先生平时喜欢喝咖啡,但咖啡因会刺激胃酸的分泌,而布洛芬胶囊同样会对胃肠道产生刺激作用,“双管齐下”就让胃肠道受足了刺激,如不及时治疗,会引发胃出血、胃穿孔等。
专家观点
相克存于“药食”之间
专家表示,食物和药物之间的相克确实存在,因为药物中的化学物质会与食物中的成分产生化学作用,会影响到药效甚至威胁健康。如有心血管疾病的病患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最好就别喝酒,因为阿司匹林会妨碍酒中的乙醇降解,影响肝脏。而咳嗽、喉咙痛的患者在服用抗生素时,喝牛奶、果汁会降低抗生素的活性,导致药效发挥受阻。
专家称,很多人都把注意力放在毫无科学依据的食物相克上,却忽略了真正的相克其实是存在于食物和药物之间。
■ 试食试验
试食相克食物7天无不良反应
为真正验证食物相克到底有没有依据,中国营养学会也与兰州大学、哈尔滨医科大进行了试验。兰州大学的试食试验选择兰州地区志愿健康人60名,分别试食5对典型的“相克食物”。结果显示,人群试食7天后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及临床症状,受试者的精神状态、饮食、睡眠、大小便等均未见异常,均未出现腹胀、腹痛、腹泻、呕吐、恶心等症状。哈尔滨医科大学的人体试食试验,同样证实了食物相克没有科学依据。“只要做到合理搭配、平衡膳食,营养素之间的作用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中国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说。
不仅是食物组合,单个食物也有可能致敏。
既然并无食物相克的科学依据,难道相克真的只是空穴来风吗?还是另有真相呢?
专家观点:很多食物相克传言属于“以讹传讹”
尽管食物相克有其理论基础,但在科学技术不发达和缺乏可靠研究方法的古远时代,并不能保证其每一种说法或经验都准确无误,因而就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如食物本身毒素、食物污染、食物变质、食物过敏、暴饮暴食及过度偏食等饮食失节及某些偶然巧合所发生的饮食问题,都有可能错误地认为是食物相克。
食物过敏是饮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食物过敏系免疫变态反应,但在中医食疗养生中,也属广义上的食物相克。
专家说:“民间有很多饮食禁忌传说,如鸡蛋、糖精同食中毒、死亡;豆腐、蜂蜜同食致耳聋;土豆、香蕉同食生雀斑;牛肉、红糖同食胀死人;狗肉、黄鳝同食则死;鲤鱼、甘草同食则死亡;狗肉、绿豆同食则涨破肚……其实这都是误传,倘若真会产生传说的那些结果,中国也不知有多少冤死鬼。”
专家观点:有些食物的营养成份在吸收时会相互影响
营养师说,不同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素或化学成分在人体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中确实存在相互影响,其结果是影响某些营养物质的吸收与利用。
如茶叶中的鞣质可干扰食物铁的吸收,菠菜中的草酸可降低食物中钙的吸收,钙、磷、铁、锌等元素之间在消化道的吸收相互间也会存在一个适宜比例等等。
但是,某种营养素偶然增多或减少,打破了与其他营养素之间的平衡只是暂时的,机体完全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如动用储备、减少排泄、增加代谢效率来保证器官功能的正常。所以,健康的人在平衡膳食的原则下,各种食物的相互搭配可以随心所欲。
如果是健康本身有问题特别是存在营养缺乏或患有营养相关性疾病的病人,则应有目的和针对性注意避免一些不合理的食物搭配和选择,否则不利健康的恢复,但也不至于导致中毒或死亡。
“吃虾后不能吃维生素C,二者相遇会产生致命的三氧化二砷,即砒霜。”《双食记》里医生这么解释丈夫中毒的原因,吃虾后大量吃维生素就会中毒致死?那我们平时在吃虾时喝鲜榨橙汁不就等于徘徊在死亡边缘?
食物相克疑难解答
Q:如果并不存在食物相克理论,那为什么很多时候吃下去几种不同种类的食物后,人体会有不适反应,食物相克与西医上的食物过敏、食物中毒一样吗?
A:同时吃下几种不同食物,会造成不适反应,表面上看是食物相克,而其实不仅仅是食物组成的问题,单个食物也有可能发生过敏。比如对于“海鲜不能与维生素C同吃”的说法,有些人会坚持自己出现过不适状况来证明此论点的正确,理由是海鲜里的砷会和VC发生反应,形成砒霜。腹泻和砒霜毒性的危害,明明是两回事。另外,海鲜又属于特别容易致敏食物,但这和相克没关系。
Q:为什么食物相克说一直盛行不衰?
A:人们轻信食物相克,就像核危机时抢盐一样,这样的行动不用付出多少代价,掌握了一种似是而非、一知半解的食品安全知识,带来了安全感,尤其是在一个食品安全问题严峻的时期。现在市面上的食物相克说分几种:比如有些说红萝卜和白萝卜不能同吃,会用看似科学的理由说明一种抗坏血酸成分会破坏VC,但实际上抗坏血酸就是VC本身,而会破坏VC的成分是抗坏血酸酶,即使它存在,也只是阻碍VC吸收而已,不会造成实质性的不适。这种看起来科学的描述完全可以见招拆招;还有一种表述,只告诉你结果,不提供任何证据,比如说吃完蜂蜜后立即吃豆腐会耳聋的恐吓式。
Q:实际可怕的是那些似是而非的理论。
A:比如常说的海鲜不能与啤酒搭配,它确实有一点可靠的是嘌呤过多会导致尿酸过高,但这不是一个完整的事实。动物内脏、植物性食物、豆制品里嘌呤也不低,如果说吃海鲜应该不喝啤酒,那么猪肝和啤酒能同吃吗?豆腐和啤酒能同吃吗?描述片面的食物相克的理论并不能为日常生活饮食提供系统的健康管理。
以讹传讹只会造成更多人误听谣言,忌讳太多的食物搭配反而会造成营养不良,其实只要我们根据自身的体制选择正确的饮食,相克一论并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