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苦,性寒。因为药性很猛,所以又有“将军”之称,临床上中医的处方中开的“生军”、“川军”等别名,其实都是大黄。因为本药是临床上的常用药,历代本草都有很详细的论述。
《神农本草经》“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别录》“平胃,下气,除痰实,肠间结热,心腹胀满,女子寒血闭胀,小腹痛,诸老血留结”;
《药性论》“主寒热,消食,通女子经候,利水肿,破痰实,冷热积聚,宿食,利大小肠,贴热毒肿,主小儿寒热时疾,烦热,蚀脓,破留血”;
《日华子本草》:通宣一切气,调血脉,利关节,泄塑滞、水气,四肢冷热不调,温瘴热痰,利大小便,并敷切疮疖痈毒。
《本草纲目》“主治下痢亦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火疮”。
从上历代的中药名著中可以看出来,大黄主要的作用,一是泻实热,二是逐瘀通血脉,三是降气。
现在中医药大学的教材上对大黄的作用是: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
但大黄的不同炮制,治疗效果也有所不同。大黄生用泻下作用较强;酒制功擅活血,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但现在很多药店以及医院的中药房也一样,没有把炮制好的几种大黄都备齐,一般的都只有生大黄一种,所以在临床治疗上,我们就针对生大黄的用药上去考虑的为多。
酒制大黄,是通过酒的升散之力,把大黄的药力上引到上焦以及头部。所以对于上焦及头部有实热的情况,可以把大黄和风药结合起来使用,通过风药的上扬之性,把大黄的药力作用于上部。本人去年冬天黄成佩得了大头瘟,见体温38.5度,大便三天没解,头部肿大腮部胀肿疼痛,纳差,神疲无力,腰膝酸痛。舌淡,苔白厚腻。脉浮数而无力。西药抗生素点滴没效果,吃了中成药“黄连上清片”等清热药也没有效果。我用党参30苍术30茯苓30陈皮15半夏20厚朴20生大黄10黄芩20连翘20防风5白芷5藿香30苏叶30。一剂。身凉肿退。
自《伤寒论》中的承气汤起,大黄就一直作为临床上泻热热的一味主药,到了金代的张子和,从《神农本草经》“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一句中得出了人被大车碾伤,用通下药来治,在临床上一直延用至今。本人以前在体院习武时,也时常有同学受伤,特别是出现闭结情况的,用大黄为主药来通下,效果实在十分显著。
说到闭经的治疗,用大黄得小心。闭经有血虚和血闭之分,如果说病人生大病、流产等情况后出来的,大多是血不足,这种情况的闭经得健运脾胃,固肾养精以生血,再酌加些当归、鸡血藤等药有通有养的药来治疗。血补足了经自通。但对于一些行经不畅月经中有瘀血块的,治疗时必要加用活血药,但对于血闭有寒热之分。妇科血闭上来说,80%都是以寒为主,所以在加用活血药时,也得选择些温性的活血药再配合干姜、桂枝等药来应用。血闭也只有出现明显的热症了才能用到大黄。就算是用到大黄也一样,通后就要停药,不能久用,因为大黄的攻破力太强了,过用伤元气,下次月经更闭了。
急性黄疸性肝炎,说到的是湿热瘀阻化毒为患,临床上的治疗用大黄、桅子、茵陈来治疗。主药也是在于大黄的逐瘀泻热毒,如果把上面的三味药中的大黄去掉,实没有什么治疗效果了。急性肝炎病情及,变化快,弄不好就会死人,所以治疗时,必在果断下药,别怕大黄的猛。记得六年年,我就在庆元县人民医院,病人一天内单用一味大黄粉60克,泡开水喝,成功治疗一重症肝炎患者。病急了,保命为上,命保住了再来处理药物所带来的副作用。
药用的性能变化,有炮制来变化,有加它药来制约变化。对于逐瘀来说,有热有寒,但瘀阻严重,又不得不用到大黄来逐瘀血时,可以通过他药来变化药性。《伤寒论》中就用大黄和桂枝的配合、大黄和附子的配合,其目的也就是为了改变大黄的性能。寒结症的病人,前人有用巴豆的,但巴豆有毒,药性过猛,剂量把握不好,易弄出人命来,所以对于寒结证,通过大黄配合四逆汤等方式来进行,效果还不错。只是得根据寒结的程度来配合大黄和附子的药量比例。比如尿毒症病人,一面有阳虚,有面又有瘀毒互结在内,治疗上我也常常以大黄和附子合用,腑气通了,邪有出路,病才能有好的转机出来。
说到大黄的降气方面,临床上应用非常广。对于胃脘痞胀,肠胃蠕动慢的消化不良,本人用白术、厚朴、枳壳、大黄来治疗,效果显著。但大黄的用量得少,一般用1-3克,用量超过5克以上,又不行了,反而会伤胃气。
对于脾虚便秘(三五天不想排大便,便质是软的,排便无力),本人用四君子汤加枳壳、厚朴、大黄来治,效果也不错,但脾虚便秘的情况,大黄的用量不能大,用一两克就可以了,白术的量要重,得用到30克以上,要不达不到通大便的作用。不用大黄效果会差去,本人临床上试过很多次。所以脾虚也可以用大黄,就是量上的把握了。脾虚之人,还常常会见到中气不足的现象,可以用补中益气汤和大黄合用。对于补中益气汤和大黄的合用,前年在九德堂坐诊时,被一老中医笑,说我这种组合不论不类。其实这种组合治疗脾胃不和,胃强脾弱的病人效果非常好。临床上这种组合,主要用于一些大便前面粗硬后面软溏的大便。病人还会见易饥、神疲、口苦、气短等症状出来,单一的吃补中益气汤没效果,必要加点大黄。以补中益气汤补脾,大黄通胃。补中益气汤升,大黄降。以顺应于脾升胃降的生理机能,中焦气机是人体气机的枢纽,中焦一通畅,升的能升,降的能升,一身之气也就通开了。
本人平时的养生茶时常调用药物,但大黄也是常用药之一,有时在茶里放1克生大黄,通降下胃气,会更有利于脾胃的运化功能。对人体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泻药用得对胜于补药。但只为通降来说,大黄的用量不能大,量大就攻破了。并且不能久服,一个月吃两三次也就可以,多吃对身体也不好。所以说到补无常法,别只记得人参才是补,大黄也能补。
学医研究中药,在于研究药的作用性能,大黄有很好的逐瘀泻热毒的作用。本人以前习武时,常常有同学受伤,特别是一些局部的闭合性受伤,局部红肿热痛很严重。受伤之初,里面的毛细血管破裂,血不断的渗出来而瘀阻。从病机上来说也是局部的瘀热互阻严重。发生了内感染时,人还会见高烧,说胡话的,这从中医上来说是瘀热化毒了。在受伤之初,用生大黄粉开水调糊,等凉后外缚效果非常好。同学们一般受伤后,红热肿痛虽然很严重,只要一缚上生大黄粉糊,不到一小时就可以止痛,包12小时后基本就好了,第二天又一样可以训练。
是药必有其副作用,大黄的副作用也很大,对于大黄的副作用历代本草都有论述。《本草经疏》“凡血闭由于血枯,而不由于热积;寒热由于阴虚,而不由于瘀血;症瘕由于脾胃虚弱,而不由于积滞停留;便秘由于血少肠燥,而不由于热结不通;心腹胀满由于脾虚中气不运,而不由于饮食停滞;女子少腹痛由于厥阴血虚,而不由于经阻老血瘀结;吐、衄血由于阴虚火起于下,炎烁乎上,血热妄行,溢出上窍,而不由于血分实热;偏坠由于肾虚,湿邪乘虚客之而成,而不由于湿热实邪所犯;乳痈肿毒由于盱家气逆,郁郁不舒,以致营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痈肿,而不由于膏粱之变,足生大疔,血分积热所发,法咸忌之,以其损伤胃气故耳”;《本草汇言》“凡病在气分,及胃寒血虚,并妊娠产后,及久病年高之人,并勿轻用大黄”;《本经逢原》“肾虚动气及阴疽色白不起等证,不可妄用”。
生大黄量大泡开水内服有时会发生恶心、呕吐、腹痛肠鸣等现象,主要的原因,一是大寒是苦寒败胃之药,用量大了会败坏人的胃气,胃气坏败而不能消谷气,所以大黄吃了不降反发生恶心呕吐。腹痛肠鸣,主要是大黄的沉降力太强所至,所以在临床上用大黄有必要加些理气药,要不常常会出现病人吃药后会肚子痛。
现代药理研究,说明大黄有降低血清高胆固醇的作用。于是很多人就根据这一理论,把大黄当成降血脂和减肥的药来长期乱吃,很多人血脂没下降,反而吃出了别的毛病。中医上没有血脂一说,对于脂肪中医称为“油膏”。人体的脂肪运化,主要在于脾胃的运化功能正常,这是最最关键的根本。一味的吃大黄,反而会让人的脾胃运化功能下降,更消除不了多余的脂肪,所以吃了大黄不能减肥,有的反而越吃越胖的原因就是过服大黄败了胃气。